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迭戈·马拉多纳用一记著名的“上帝之手”将球打入网窝,帮助阿根廷2-1取胜。这一瞬间成为足球史上最具争议的画面之一,甚至有人戏称“马拉多纳偷了世界杯”。但真相究竟如何?

一、那个改变历史的瞬间

比赛第51分钟,马拉多纳在禁区内跃起争顶,面对身高1米83的英格兰门将彼得·希尔顿,他用左手将球拍入球门。主裁判并未察觉,判罚进球有效。赛后马拉多纳 famously said: “那是上帝的手,迭戈的手!”

二、为什么裁判没发现?

当时的足球比赛尚未引入VAR技术,边裁的视线被球员遮挡,而主裁判来自突尼斯,视角受限。英格兰球员的抗议无济于事,足球规则中“裁判的判罚即为最终结果”的铁律让这一进球载入史册。

三、是“偷”还是“传奇”?

尽管争议不断,但马拉多纳在同年世界杯的表现无可挑剔:5球5助攻,包括对阵英格兰时连过5人的“世纪进球”。阿根廷最终捧杯,马拉多纳也荣膺金球奖。许多球迷认为,即便没有“上帝之手”,他的实力也配得上冠军。

“足球是公平的,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马拉多纳晚年如此回应争议。

四、争议的遗产

“上帝之手”成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催生了2019年同名传记电影。国际足联此后推动技术革新,2018年世界杯正式启用VAR,试图杜绝类似事件。但马拉多纳的传奇地位早已不可撼动——无论爱他或恨他,没人能否认他对足球的魔力。

或许正如英格兰名宿加里·莱因克尔所说:“那记手球?我们更该羞愧的是让一个1米68的球员在我们禁区里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