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8日,美國內華達州的 Thomas & Mack 中心迎來了大量湧入的球迷,熱情高漲,場面空前盛大。
這是 NBA 首次將全明星賽舉辦在非 NBA 球隊所在的城市——繁華熱鬧的賭城拉斯維加斯。為了避免有損比賽的公平性,當時的 NBA 總裁 David Stern 在宣布賽事舉辦地後特別頒布禁令,禁止相關人士在內華達州對比賽結果進行投注。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在這個賽季結束之後,NBA 卻爆發了更大的醜聞——裁判涉嫌簽賭的風波,但這已是後話…
除了場地選址,這屆全明星賽也創造了許多NBA歷史上的「第一次」。由於傷病影響,這屆比賽成為歷年來最多球員入選後需替換的一屆。德國前鋒 Dirk Nowitzki 因此頂替受傷的姚明,擔任全明星賽先發,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擔任明星賽先發的歐洲球員。此外,另一名歐洲中鋒 Mehmet Okur 也被 Stern 欽點進入明星賽,成為土耳其第一位進入明星賽的球員。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下一次再有土耳其球員可能進入明星賽,竟然要等18年之後,而主角正是當時還不到五歲的 Alperen Şengün。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Sergen Hasan Kumaş (@sergenkumas) 分享的帖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個「你是什麼位置,就該是什麼樣子」的時代「老實說,我小時候不怎麼看 NBA 比賽。」「我甚至無法想像自己將來有一天會在 NBA 打球。」
不過,提到當年的全明星賽,Şengün 幾乎沒有任何印象。畢竟當時土耳其的體育風氣主要集中在足球,這使得即便 Okur 在 NBA 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未能在土耳其掀起現象級的籃球熱潮。
回顧當年的明星賽,那仍是每個位置壁壘分明的時代。從明星賽的球員投票可以看出,與如今的兩後場三前場投票規則不同,當時還特地為中鋒保留了一個席位,這也是為何在 Nowitzki 頂替先發後,作為中鋒的 Okur 有機會被點名入選的原因。
不過,可千萬別因此覺得 Okur 的明星賽就是吃著這樣的時代紅利。事實上,他雖然是這種壁壘分明時代的受益者,但同時也是受害者。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現今強調無位置籃球的風格不同,千禧年初期的 NBA 仍然是「高個子就該打禁區」的時代,甚至連 Kevin Durant 都曾刻意報矮身高,為的就是避免被安排打禁區,當然有 Nowitzki 這樣的例外,但僅僅是少數。
身高 6 呎 11 吋的 Okur,自小便接受歐洲籃球的薰陶,不僅擁有出色的外線手感,還具備被低估的傳球能力。然而如果單純以禁區肉搏的角度來看,他的對抗性與體能相較美國中鋒略遜一籌,也不像姚明那樣擁有令美國中鋒都難以企及的身高優勢,再加上還有歐洲球隊的合約在身,讓 Okur 在 NBA 選秀會上直到第二輪才被選中。
可以說,如果不是爵士隊發掘了 Okur 的外線投射與傳球價值,他很可能只會在 NBA 被當作藍領苦工,庸庸碌碌地打上幾個賽季。
爵士隊的擋拆體系讓 Okur 的戰術地位大幅提升。在大多數人對擋拆的傳統認知中,禁區球員通常是順下執行單打,但 Okur 卻能拉到三分線投籃,為戰術帶來更多變化。他出色的判斷能力,也使他能成為傳球的中繼點,在吸引防守後透過傳球為隊友創造機會,大幅拓展了球隊的進攻選項。
這樣的特質讓 Okur 在爵士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甚至在 2009 年對陣印第安那溜馬時,砍下了生涯新高的 43 分,在效力爵士隊的七年間,場均貢獻 13.5 分,三分命中率高達 38%。但即使 Okur 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戰術終結點,在那個時代,他仍然難以成為一支球隊建隊的核心。
可是在 Şengün 將要進入 NBA 的時代,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空間籃球的崛起與球商逐漸備受重視隨著像熱火和勇士這類沒有頂級中鋒的球隊也能奪冠,許多球隊逐漸意識到,與其一味地堆積禁區高度,不如拉開進攻空間並追求更高的進攻效率。在這樣的潮流下,具備外線投射和傳球能力的長人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藍領苦工,成為各支 NBA 球隊爭相追逐的對象。
2020-21賽季,來自歐洲的中鋒 Nikola Jokić 更是以全面的技術和出色的球商奪得年度最有價值球員,進一步證明以具備高球商、傳導能力和外線威脅的長人作為建隊核心,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也大幅提高了歐陸長人的選秀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