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拇外翻别不当回事,严重可截肢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轻微拇外翻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当拇外翻情况变得严重,可能使得受力向外侧偏移,进而引发膝盖、髋关节、腰椎等病变。
此外,能够形成拇外翻,本身就说明大脚趾部位压力可能过多,长期下来可能出现足弓塌陷。
而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一旦拇指外侧由于经常磨损形成溃疡,就容易不愈合、溃烂,严重可能导致截肢。
3
一根筷子自测拇外翻
将筷子沿着后跟内侧和第一趾骨外缘放置,观察和前面大脚趾中间所出现的夹角。
夹角如果在15度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小拇指以内,说明不存在拇外翻。假如夹角大于一个小拇指,则可能存在拇外翻,需视情况就医诊断。
4
存在拇外翻,及时治疗是关键
应避免穿高跟鞋或过小的鞋子,建议选择宽而柔软的鞋头,以减少压迫、避免加重疼痛和畸形。
此外,出现拇外翻情况时,保守治疗常常为首选,急性疼痛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疼痛,严重则需手术治疗。
2
别小看前脚掌老茧
严重时让你“寸步难行”
因为穿鞋习惯或工作等原因,重心向前,导致前脚掌发力过多,出现老茧并有疼痛,这种常见的足部疾病,被称为跖痛症。
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导致肌肉、韧带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能疼痛难忍,影响正常行走,使得活动受限。
1
这些情况,可能诱发跖痛症
原发性跖痛症
往往是由拇外翻、拇强直、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情况诱发。
继发性跖痛症
主要由类风湿关节炎、拇趾籽骨骨软骨炎、局部应力性骨折、痛风等情况诱发。
前足下疼痛
可能由跖筋膜炎、跗管综合症、足底神经纤维瘤、足底血管球瘤、跖骨跖侧骨性增生等情况诱发。
2
出现跖痛症,我们可以这样做
应避免穿薄底的鞋子在较硬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并使用定制的软足垫将趾骨近端撑起,减少趾骨头所受到的应力。
假如存在锤状趾畸形,还可使用矫形器纠正趾间关节屈曲和跖趾关节背伸,以减轻近节趾骨对跖骨头的挤压。
3
小脚趾有硬疙瘩伴疼痛
很可能是“鸡眼”在作怪
1
虽然相似,但别把鸡眼错当老茧
当小脚趾头上长了硬硬的疙瘩,很多人会以为是老茧,但却忽略了另一种可能——鸡眼。
由于足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可能出现角质增生物,从而导致鸡眼。
鸡眼一般比老茧小,而且多了一个坚硬的角质栓,整体呈增厚性圆形,有时呈干性、蜡状、半透。
角质栓大小不一,呈针头到蚕豆大小,呈锥形向下扎到真皮层,因此站立或行走时会出现明显疼痛,甚至是剧痛,影响行走。
2
学好2招,科学远离鸡眼
用好药膏对症下药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鸡眼膏或鸡眼贴治疗,其中所含水杨酸具有软化剥离角质的作用,每隔数天一次,有助于挖出鸡眼尖端。
专业医疗手段去除
假如鸡眼出现破损、流脓等异常情况,或使用药膏难以去除,应及时就医检查,采取专业手段去除。
4
脚后跟长茧
可能是腰椎在“呼救”
脚后跟长茧子,往往是由于整个人的重心发生了变化,长期压迫摩擦脚后跟所导致,可能暗示腰椎已经出现问题。
腰椎曲度自测:
①找一面垂直的墙面;
②头后部、肩部、臀部、脚后跟,这四点紧紧贴合在墙面上;
③手握紧,立拳,竖着放到腰部和墙面之间;
④如果刚才四点仍然紧贴在墙面上,说明腰椎曲度没有问题;
⑤如果不能放进去,说明你的腰椎曲度很可能已经变形,应视情况及时进一步就医诊断。
5
日常两个动作
轻松改善脚底不平衡
多数脚底长茧问题都源自于脚底不平衡,走路姿势不当导致重心偏移,引起脚底磨损。
日常可以学习以下两个动作,改善脚底不平衡情况,缓解疼痛症状。
1
光脚缩足弓,减少脚压力
光脚踩在地板上缩足弓,尽可能让足弓位置拱起,让脚大拇指向下向内收缩,感受到内侧纵弓的收缩感和发力感。
通过这个动作可恢复内侧纵弓的支撑和横弓的支撑能力,减少二三趾骨的压力。
2
一根弹力带,提高稳定性
坐在椅子上,用弹力带套在脚的前脚掌,并两手紧握弹力带两端。
随后,两手向后拉紧弹力带,然后左脚掌缓慢往下压,做踝关节跖屈抗阻运动,维持10-15秒。两脚轮换,重复上述动作8-10次。
这样简单的抗阻运动能强化脚踝力量,提高稳定性,预防经常性的崴脚。
互动板块
你的脚上是否也存在上述情况?
你知道光脚缩足弓的作用是什么吗?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把大医生公众号设为星标吧~
☟☟☟
更多知识
长了个小疙瘩,一查竟是癌!只因有这个习惯...脸上有这种斑的也要当心了
经常吃水煮蛋,会伤肝?搭配它吃,护心补钙,改善糖代谢!
别以为出汗就是排毒!这几个部位异常出汗,预示大麻烦~
一种很油的水果,却能调血脂、瘦肚子!每天半个就能获益~
柠檬和虾不能同吃?吃虾前必看的3个真相,让你不再“抓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