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樊振东这种顶级选手来说,要是没足够多的高质量比赛,状态根本就保持不住。

再看看德甲,那在乒乓球圈子里可就是“欧洲五大联赛”啊,外援占了七成,随便一场球赛都跟小型世乒赛似的,对手全是来自各国的高手。

作为国乒的小天才,樊振东当然明白,在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中“以赛代练”,比自己一个人闷头苦练有用多了。

与此同时,德甲给樊振东开的工资待遇,真的是让人很难拒绝啊——一年120万欧元(差不多900万人民币),这比国内乒超的工资高了十多倍!

不过呢,真正让樊振东下定决心去德甲的,还是因为规则的问题。

到了2024年底,WTT突然搞出个“退赛罚款”的新规定,这让樊振东特别不爽。因为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得不退赛,结果还要被罚款,这让他特别生气。最后,他一气之下干脆退出了世界排名。

与其被积分规则给束缚住,还不如去国外打球,自在地发挥。这次离开,与其说是冲动,不如说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是他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新的机会呢,挺勇敢的。

---

「——·从“养狼计划”到战略留白·——」

这个消息一出来,球迷们都在等着乒协“挽回面子”。好不容易等到了乒协的回应,结果就那么轻轻一句“理解尊重”,这态度,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啊,要是把这些年乒协的布局拿出来看看,就会发现国乒这一步走得比谁都聪明。

现任乒协副主席的王励勤跟樊振东关系特别好,早年在他们上海队的时候,王励勤就看着樊振东从小屁孩一步步变成世界冠军。现在王励勤当了领导,更知道要给年轻人机会。

眼下是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这个周期,像王楚钦、林诗栋这些小将表现很抢眼。与其让老队员占着位置,不如把机会留给这些有潜力的年轻人锻炼。

从大局来看,樊振东去德国联赛打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国乒派出去的一个“观察员”。

勒布伦兄弟和邱党这些外援选手,他们的新技术、新战术,人家那边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球员马上就能知道。然后呢,他们还能把这些信息迅速传回国内。这种直接学对手的方式啊,比专门派教练出去考察强太多了。

另外呢,乒协现在也在试试“国外发展加灵活召回”的办法。意思就是,只要樊振东的状态好,在关键时候,他就能马上回国帮忙。简单来说,这招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既能让运动员在国外闯出一片天,又能保证国家队的实力在线。

这就跟当年那个“养狼计划”差不多意思。早些年啊,为了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玩儿上乒乓球,咱们国乒就派教练、送技术出去。

现在樊振东去国外打球,既能提高那边联赛的整体水平,又能把咱们中国乒乓球的好理念和技术传到国外去,还能给国内的选手找找新的发展方向。

乒协这招啊,真是长远考虑得很周全呢!

樊振东一走啊,就让咱们不由得想起了国乒的“留洋经历”。

要说这事儿,2024年那会儿,林高远和梁靖崑就去德国甲级联赛“尝了个鲜”。他们在那边帮俱乐部拿积分,同时还能参加国家队的集训,结果状态还更好了,成绩也更稳了。

再看看女队的何卓佳,她之前去日本打过T联赛,等回国以后,直接成了孙颖莎的“训练法宝”,奥运备战都顺畅了不少。

这些成功的例子确实让樊振东信心满满,但他的情况又跟他们不太一样。

林高远他们啊,就是“周末去德国踢球(打球),周一到周五回国家队”,这叫“兼职留洋”,基本上还是在国家队的体系里。但樊振东呢,签了个完整的赛季,得完全跑到国外联赛去打球,这叫“职业转型式留洋”。国乒以前从来没这么干过。

要是樊振东能成功的话,就能给后面的小队员开个好头,指一条新路。但如果“水土不服”的话,他肯定得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

不过嘛,看看以前的经验,国乒的选手适应能力都特别强。像刘国梁、孔令辉那些前辈,以前去国外执教或者打球的时候,不但没失败,反而还带回了很多先进的经验。

樊振东技术挺全面的,心态也很稳,再加上国家队的支持,说不定真的能在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呢。

樊振东这次离开国家队,不光是他个人的选择,更像是个信号,打开了国乒发展的新方向。

以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就是国家队的生涯。但现在啊,“国内比赛加国外联赛”这种双线发展成了新潮流。

中国乒协这么“放手”,既是尊重运动员自己的选择,也是对自己实力有信心的表现——能让最厉害的选手去外面闯荡,就不怕一时半会儿成绩有波动。

这场变化啊,谁也不能说是谁赢谁输。对樊振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对整个国乒队来说,虽然有点疼,但也是个新的开始。

你看,现在职业运动员有了更多选择,体育发展也突破了原来的套路,中国乒乓球的将来啊,可能会比咱们想的还要精彩呢。

所以咱们要做的,就是用开放的心态,去期待这场乒乓革命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